欢迎来到云南仁爱医院官方网站 手机访问  门诊时间(无假日医院)8:00-22:00

官方微博官方微信
云南仁爱医院云南仁爱医院联系电话
banner
仁爱动态DYNAMIC
预约中心DYNAMIC

自助预约(保障隐私)

  • 姓名:
  • 电话:
  • QQ号码:
  • ■就诊时间:
  • 病情简述:
  • 验证码:
当前位置:云南仁爱医院 > 新闻资讯 >

云南仁爱医院教你一、二、三····数胎动

作者:“云南仁爱医院” 时间:2016年07月17日

  对于孕妈妈来说,第一次真切的感知到宝宝都是源于第一次胎动,从那时开始,真正感觉到宝贝的活动,对宝贝更加充满了憧憬与期待,但是,你会数胎动吗?你真正知道胎动的重要性吗?

云南仁爱医院教你一、二、三··数胎动

  【解析“胎动”】

  1.何为胎动

  正常情况下,在怀孕18-20周时,孕妇开始感觉到胎儿的活动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胎动”。这是胎宝宝在子宫的羊水中蠕动、挺身体、频繁活动手和脚,碰撞子宫壁引起的生命象征。

  胎动很有意义,因为它是胎儿生命的最客观征兆之一,常常能够较敏感地反映着胎儿的生命状况,所以也是一只直接反映胎儿在子宫里安危的“晴雨表”。

  刚开始出现胎动时,通常次数较少。随着孕周的增加,胎动次数也逐渐增多。一般到了怀孕29-32周时,胎动达到高峰,以后开始逐渐减少。

  2.正常胎动每天应该是多少?

  如果12小时胎动次数在30次左右,表明宝贝的在子宫里情况良好。胎动在每天早、午、晚的次数各不相同,在一天之中有两次活跃高峰。一次是在晚上7时至9时,另一次是在夜里11时至次日凌晨1时,其他时间胎动较少,尤其是早晨。另外,孕妇平卧时胎动较多,坐位次之,站立时最少。

  3.什么情况属于异常胎动?

  胎动次数12小时少于20次为异常,少于10次表示胎盘功能不良,以致宝贝在子宫里窘迫,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。如果胎动消失,表示宝贝在宫内急性缺氧,可能发生了胎盘早剥、脐带受压等异常,需要立即去医院进行挽救。

  4.孕妇怎样正确数胎动?

  在安静和精神集中的状态下,孕妇仰卧或左侧卧在床上,两手掌放在腹壁上,在每天早、午、晚固定的时间里各数1次,每次数1小时,然后把3个小时的胎动次数乘以4,就是12小时的胎动次数。

  这种计数方法既简便又有实用价值,孕妇最好充分重视,认真数好胎动次数,并做好每日的监测记录,以便及早发现异常或危险的胎动。

  【宝贝的4种胎动】

  1.全身性运动:整个躯干的运动,例如翻身。这种运动力量比较强,而且每一下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长,一般为3~30秒。

  2.肢体运动:伸伸胳膊、扭一下身子等等,每一下动作持续时间一般为1~15秒。

  3.下肢运动:也就是孕妇常感觉到的宝贝踢腿运动。这种动作很快,力量比较弱,每一下胎动持续时间一般在1秒以内。

  4.胸壁运动:比较短而弱,一般孕妇不大容易感觉到。

  【胎动规律和变化】

  1.孕16~20周

  运动量:小·动作不激烈

  妈妈的感觉:比较微弱·不明显

  位置:下腹中央

  孕16~20周是刚刚开始能够感知到胎动的时期。这个时候的宝宝运动量不是很大,动作也不激烈,孕妈咪通常觉得这个时候的胎动像鱼在游泳,或是“咕噜咕噜”吐泡泡,跟胀气、肠胃蠕动或饿肚子的感觉有点像,没有经验的孕妈咪常常会分不清。此时胎动的位置比较靠近肚脐眼。

  2.孕20~35周

  运动量:大·动作激烈

  妈妈的感觉:非常明显

  位置:靠近胃部,向两侧扩大

  这个时候的宝宝正处于活泼的时期,而且因为长得还不是很大,子宫内可供活动的空间比较大,所以这是宝宝胎动最激烈的一段时间。孕妈咪可以感觉到宝宝拳打脚踢、翻滚等各种大动作,甚至还可以看到肚皮上突出小手小脚。此时胎儿位置升高,在靠近胃的地方了。

  3.临近分娩

  运动量:大·动作不太激烈

  妈妈的感觉:明显

  位置:遍布整个腹部

  因为临近分娩,宝宝慢慢长大,几乎撑满整个子宫,所以宫内可供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少,施展不开,而且胎头下降,胎动就会减少一些,没有以前那么频繁。胎动的位置也会随着胎儿的升降而改变。

声明:本站部分健康信息来自网络,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。如有转载或引用本文,请注明转自:
上一篇:不知道百度有没有胎盘的相关内容
下一篇:咦~~近期胎儿好像打嗝了,你们有这种…
微信公众号电话:4000871616

医院地址:昆明市五华区龙泉路62号
(小菜园立交桥旁)

网页中的图文资料版权属原作者或合作媒体。图文资料由网友提交或转载,如果原作者不愿在本网站刊出,或发现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,请联系。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图文资料中,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处理。
备案号:滇ICP备09003698号-17
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咨询参考,不代替您的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,更不宜作为自行诊断或治疗依据。如果您对自己健康方面的问题有疑问,请及时到医院就诊!